中国消费者报报道(陈晓莹 记者李青山)一年一度的六一“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不少商家瞄准儿童消费市场,结合节消推出了各式各样的相关销售活动,吸引广大家长和儿童的投诉关注,掀起了一波儿童商品和服务的广东消费热潮。5月27日,省消示广东省消委会根据节日消费和儿童消费特点,发布费提梳理近年相关投诉,儿童结合案例,六一发出以下相关消费提示。结合节消
查看游乐场设备安全性
张女士带小孩在游乐场游玩时,相关孩子被一名男孩推倒,投诉导致头部撞到不锈钢柱子受伤,广东送往医院进行缝针。省消示张女士投诉后,发布费提经潮州市湘桥区消委会凤新分会调查了解,由于游乐场工作人员疏忽,被撞柱子没有贴防撞条,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孩子受伤。最后虽然商家诚恳道歉并进行了赔偿,但孩子身心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游乐场时,需充分考虑孩子的身体状况,仔细阅读场所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语,观察场馆内的安全设施、防护装置是否到位。游玩时应查看设备是否具备安全检验合格证,以及是否在有效期内,同时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导进行规范操作。避免去人员过多的游乐场,以免孩子玩耍时与他人发生碰撞引起损伤。
提防孩子大额电子消费
郭小姐的孩子通过手机私自绑定了大人的银行卡,并通过手机支付的方式在游戏中消费6万余元。为追回钱款,郭小姐投诉到广东省消委会。经调查,证明确实为未成年人进行的充值,但因家长也负有一定监管责任,所以尽管经消委会全力争取,最终商家只同意退回4.7万多元。
家长在给孩子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时,应开启未成年人模式,不要提供身份信息给孩子进行实名认证。应管理好解锁指纹和支付密码,不将密码告诉孩子,定期对支付账号进行检查。加强对孩子的日常消费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避免孩子沉迷游戏、大额游戏充值、直播打赏等问题。
谨慎支付长期培训费用
王小姐为培养孩子兴趣爱好,花费3万余元为孩子购买了33个月的机器人课程,后续因商家更改上课地点,消费者要求退费退款,结果却得知商家因资金链断裂已停止经营。为拿到退款,王小姐前往消委会进行了投诉,但商家却以缺少资金为由拒绝退款,导致调解失败,消委会只能建议消费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课外培训班、兴趣班时,要比照最新政策,拒绝证照不齐的培训机构。要认真阅读合同,注意培训课程、老师、费用、时间安排以及解约违约责任等内容。尽量不要一次性支付大额费用购买长期课程,避免因商家倒闭、“跑路”造成损失。要提高风险意识,先签合同再付款,及时保留相关凭证。
科学选购绿色健康食品
林女士在某店铺购买一箱牛奶给孩子食用,结果食用后当天孩子便出现头晕、腹痛、恶心等症状,送医后确认为食物中毒,需住院治疗。在初步沟通赔偿无果后,林女士投诉至阳春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经反复沟通调解,最终商家赔偿消费者两万余元。
家长在选购食品时要注意查看产品包装上是否有“SC”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和配料表等标注。最好选择管理规范的大型商场、超市或证照齐全的商店购买食品。尽量少买不利于孩子身体健康的高糖、高脂零食,多选购绿色健康食品。
广东省消委会还提醒家长们,儿童需要家长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给予特别细心的呵护。家长在给孩子购买商品或服务时,要讲究科学,注重质量,做到绿色环保、安全放心消费。如消费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通过全国12315平台网站、当地12345等渠道,或向当地消费者委员会进行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李佳榕为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和质量,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 ...
中国消费者报南宁讯记者顾艳伟)7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林逢镇盛林社区内,广西服务千乡万村消费维权公益行动如期举行,消费者现场与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专家互动交流。当天,广西消委会、广西司法厅 ...
中国消费者报长沙讯徐知丽记者余知都)“买家电送的电饭煲有质量问题,可以找商家帮我处理吗?”“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消保条例》)规定,商家提供的赠品虽然免费,但免费不能免责。” ...
2月14日,油坊岗社区儿童展示用红包制作的特色灯笼。当日,安徽省合肥市常青街道油坊岗社区开展“自制灯笼庆元宵”活动,社区儿童和志愿者一起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特色灯笼,以节俭、低碳环保的形式迎接元宵佳节 ...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运河河北沧州中心城区段处处流光溢彩、霓虹闪烁。 烟波浩渺,游船穿行。从百狮园码头乘船向北出发,穿沧曲桥、听水流声、赏水幕秀,体验诗意大运河。 一路穿行,一路美景。运河两岸 ...
实现稻米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数据链;生物科技赋能突破DNA指纹鉴定、分子育种关键技术;种稻米也“种”风景,“文旅+”新业态风生水起……立足做强主导产业,五常市推动大米产业与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及“文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