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南昌讯(记者朱海)近日,双11各大电商平台已开启“双11”第二波“狂欢”。聚焦11月1日,提品长江中游江西、质促湖南、消费湖北3省消费者组织结合当前电商平台出现的双114类典型不良现象,联合发布消费提示,聚焦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下单。提品
现象一:预售实付高于直接消费,质促保价服务形同虚设
有消费者反映,消费在某电商平台“双11”第一波预售活动时就支付了定金,双11本以为参与预售活动,聚焦优惠力度会更大,提品可没想到支付尾款后发现,质促预售最终实际支付价格竟比直接购买更贵。消费当消费者对此现象发出质疑要求保价时,却被某些商家以下架链接或“叠加了优惠券、满减红包”等理由拒绝,导致保价服务形同虚设。
提示:理性看待预售,厘清活动规则
赣湘鄂3省消费者组织建议,消费者在预售支付定金前,应咨询商家客服,了解清楚预售优惠力度和活动规则,例如满减红包使用范围、预售免定金、直播间下单送赠品等,及时保存预售界面截图。一旦出现预售实付价格高于后期直接支付价格的现象,及时与商家协商解决,要求退货退款或申请保价服务。
现象二:活动前夕暗涨价格,优惠力度微乎其微
近年来,不少消费者吐槽“双11”活动看似折扣力度很大,但通过各类满减和优惠券,最后只以原价或者微弱的优惠力度购入商品,非常浪费时间和精力,消费体验感大幅下降。这种先涨后降的方法似乎已经成为了很多商家参与大促的方式,导致打折优惠形同虚设,甚至出现涉嫌价格欺诈情况,例如实际成交价格高于促销前近期最低成交价格等。
提示:留意商品评价,对比前后价格差异
赣湘鄂3省消费者组织建议,消费者在下单前,应关注其他已购消费者对商品及卖家的评价,留意日常价格,对比活动前后价格差异,货比三家,做到心中有数,以规避消费陷阱和消费风险,发现价格欺诈等情况要及时举报。
现象三:直播间乱象套路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直播带货以更直观、更接地气的推介方式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近年来,直播间里乱象频出,夸大宣传、虚假破价、过度表演、卖惨营销等现象比比皆是,部分头部主播因售卖不合格产品接连“翻车”,令消费者防不胜防。
提示:直播下单需冷静,验货务必仔细诚信
赣湘鄂3省消费者组织建议,消费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主播带节奏,不要轻信夸大商品功效的宣传话术,警惕“历史最低”“全网最低”等绝对化用词,最好是多平台比价后再做决定。另外,“双11”期间,快递包裹较多,消费者收到货物后要仔细查验商品质量和数量,贵重商品最好要录制开箱视频,注意是否存在漏发、错发、包装破损以及产品瑕疵等问题。如果发现有上述情况,及时与卖家沟通,协商解决。特别需要提醒的是,消费者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合理合规进行网购退换货,恶意退货、骗取补偿或敲诈勒索的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现象四:自动默认“先用后付”,免密支付增加误购风险
近两年,许多电商平台先后推出“先用后付”“0元下单”等更便捷的支付方式。这种看似“零痛感”的下单模式,经常会使消费者产生一种“免费”的错觉,诱导消费者盲目消费,加剧了消费者的误购风险。不少消费者反映,无意间开通了“先用后付”功能,经常浏览着商品价格界面,就手滑下单了,或者“0元下单”后忘记付款了,导致信用下降;还有消费者反映,想要关闭该项功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通常关闭入口较隐蔽、操作较复杂。
提示:谨慎开通“先用后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赣湘鄂3省消费者组织提醒,消费者应仔细检查在各购物平台的默认支付方式,如果是在无意间开通的“先用后付”“0元下单”“免密支付”等支付方式,建议结合自己的财务状况和消费习惯,再决定是否继续开通该项功能。同时,确认开通的消费者,要警惕盲目消费和信用风险,确认收货后应及时付款,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赣湘鄂3省消费者组织提醒广大消费者,务必保留好商品界面截图、与平台客服沟通记录等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可先行与商家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当地消费者组织或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张林保8月8日,在我国第17个全民健身日,中国司机健康操·健康先行站京东物流广西站在京东物流南宁亚洲一号仓正式揭牌。该活动由玉柴携手京东物流广西分公司联合发起,旨在通过科学锻炼方式提升物流司机 ...
中国消费者报广州讯陈晓莹 记者李青山)记者获悉,9月19日至20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在佛山召开有关行业协会、电商平台和检测机构落实“两个规定”《工业产品生产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市场监 ...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为进一步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走深走实、有效防范化解电动自行车风险隐患,10月中旬以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成立5个指导帮扶小组,赴各地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 ...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5年7月销售各类挖掘机17138台,同比增长25.2%。其中国内销量7306台,同比增长17.2%;出口量9832台,同比增长31.9%。2025 ...
中国消费者报沈阳讯记者王文郁)为避免冬季供暖期成为锅炉事故的高发期,10月23日,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发出安全风险提示:锅炉使用单位要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要提高锅炉检验工作质量,确保供暖 ...
中国消费者报南宁讯记者顾艳伟)为护航“夜市经济”更好发展、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10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柳州市公安局开展夜市肉制品市场专项检查,规范夜市市场经营秩序,排查 ...